绝缘电阻的测试:
(1)绝缘电阻:在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86~106)KPa条件下,各端子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不小于20MΩ。
(2)绝缘强度:试验环境条件同第(1)条,其各端子之间及与外壳之间施加表2所规定的试验电压,保持1min,不出现击穿或飞弧现象。
(3)采用(45~55)Hz的交流电压,试验电压按表2规定。试验应在规定的接线端子之间进行。仪表电源开关处于接通位置,各路输入端子间、输出端子间、电源端子间分别短接。采用额定直流电压500V的绝缘电阻表按下述之间端子进行检定,检定结果应满足绝缘电阻的规定。
常用PID调节器/温控仪控制算法包括常规PID、模糊控制、神经网络、Fuzzy-PID、神经网络PID、模糊神经网络、遗传PID及广义预测等算法。常规PID控制易于建立线性温度控制系统被控对象模型;模糊控制基于规则库,并以或增量形式给出控制决策;神经网络控制采用数理模型模拟生物神经细胞结构,并用简单处理单元连接成复杂网络;Puzzy-PID为线性控制,且结合模糊与PID控制优点。
支持无线探头不用做前校准和后校验的观点,是基于它比有线温度探头更可靠的假设。而事实上,有线温度探头之所以对现场校准有较高的依赖度,是由于它存在来自电磁干扰、冷端补偿误差(热电偶传感器)、温度漂移、探头导线的表面氧化和受压变形等随现场环境而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而无线探头则面临进水(或其它液体介质)、温度漂移和在高温高压下给电子器件带来的耐受疲劳等风险。尽管相比之下,影响无线探头的测量精度的风险因素更少,但并非没有风险。
无论当前的监管是否涉及到无线验证仪的前校准和后校验工作。但凡存在风险,就有必要采取措施。因此,有计划采购无线温度验证仪的用户,建议选购油槽,即便没时间如有线验证仪每次验证前后必须做前校准和后校验,也要定期做一次评估和赋予新的偏差补偿,至于这个“定期”是多长时间,可根据探头的可靠性和使用频率而定,而评价的关键指标则是后校验报告中体现的偏差是否接近可接受的限度。
至于当初由于预算和风险认识不足而未选购油槽的无线验证仪用户,临时方案是定期将无线探头寄回厂家进行后校验评估和前校准补偿。长期而言,唯有配备油槽和标准温度计,才能消除或减少由前校准和后校验缺失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