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猪产能的逐渐恢复,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一路下跌,目前价格较高点跌去60%。这也给养猪企业带来压力,目前养猪行业普遍亏损。从上市猪企来看,上半年业绩全部同比下滑,主要养猪大户除“猪茅”牧原股份外,均录得不同程度的亏损。而猪肉股股价也是一路向下,跌幅大者超过七成。
分析认为,下半年猪企出栏量或将继续增加,而防疫常态化背景下消费仍存不确定性,行业格局暂难改变。
一、生猪产能提前半年恢复,猪价却提前半年开始掉头向下
2018年下半年随着非洲猪瘟的蔓延,一轮猪周期启动。生猪(外三元)价格在2019年初触底后便一路走高,从11元/Kg附近涨到年底41元/Kg的高位。期间一系列促进生猪产能恢复和市场供应政策密集出台,生猪产能逐渐恢复,猪价随后在2020年维持高位震荡的格局。
进入2021年,生猪产能进一步恢复,马有祥在9月1日的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生猪产能已经完全恢复,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分别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101.6%、100.2%,提前半年实现恢复目标。
而与生猪产能不同的是,猪价自今年开始一直处于下滑状态。据农业农村部统计,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同比增长34%,上半年末定点监测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30%,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9%。供给增加推动价格大幅下跌,生猪价格从年初高点的36元/Kg一路下跌到 6月份低点的12元/Kg,降幅超过60%,一度跌回了2019年3月份本轮猪周期开始上行前的低位。7月猪价有短暂反弹,但很快重回跌势,至9月2日新报价为14.18元/Kg。
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指出,8月第4周全国猪料比价为4.74,环比下降1.46%。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611.49元。8月第4周国内猪价呈现震荡下滑走势。
二、猪价仍处于下行周期
“8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再次进入波动下行区间。”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
8月27日,北京新发地白条猪批发平均价为17元/Kg,比8月13日的17.5元/Kg下降2.86%,比7月20日的18.75元/Kg下降了9.33%。
近,北京市场猪肉价格出现异动——批发平均价由8月15日的17.25元/Kg跳升至16日的20元/Kg,短短之内价格上涨了15.94%。
原因在于,在肉价下行过程中,屠宰厂相互压价竞销,使得肉价连续下滑。于是,屠宰厂减量保价,导致日间供不应求。
刘通表示,这种价格上涨不具有趋势性。从近期猪肉价格整体表现看,波动下行是趋势性的。不过,猪肉价格下滑并不完全因为产能过剩。当前,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常年同期水平,但需求还未完全恢复。如果9月份以后需求继续恢复,肉价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
朱增勇告诉记者,目前谈上升周期为时尚早。自2003年6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已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每一轮周期都长达数年。按照规律,消费旺季来临之前,猪价通常会出现一轮季节性反弹。不过,目前市场上进口冻猪肉积压量不小,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猪价上涨,猪价反弹幅度不会太高。总体判断,未来一年猪价在大趋势上处在下行通道,但在元旦、春节等消费节点,价格仍有可能反弹。
三、阶段性利涨因素增显,但猪价仍难言见底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近期生猪价格低位运行,猪粮比价在5:1-6:1之间,处于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按照《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将会同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再次启动年内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将督促指导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及时开展地方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上下联动形成“托市”合力,切实保障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受收储政策叠加消费趋旺利好提振,近期市场大概率易涨难跌走势为主,但受行业产能恢复、猪肉库存充足、养殖端逢涨出栏情绪转好等因素制约,多数分析对后市仍偏悲观。
中航证券认为,非洲猪瘟疫情反复和国家阶段性推出收储计划对整体供需影响有限,目前能繁母猪存栏仍处于高位,猪肉供给将惯性维持高位,而需求端后续难以见到明显的抬升,目前猪价仍难言见底。但其认为短期来看,随着开学季、年底备货季的到来,需求端有望边际改善,同时政策面将施策缓解生猪周期性波动,显示政府对行业普遍亏损的关注,对短期生猪行情将有一定支撑。
中金公司称,猪企出栏量或将继续增加,而冻猪肉库存较为充足,在供给大概率增加的背景下,需求端的恢复情况直接影响价格的走势。虽然四季度是生猪消费旺季,但需求端仍存较大不确定性,预计年底全国生猪现货均价突破20元/Kg的可能性已经较小,“鉴于南北方地区的价格差异,我们将四季度生猪出栏均价由23元/Kg下调至19元/Kg”。
东兴证券表示,下半年生猪市场供应仍呈现持续恢复态势,建议持续关注养殖户压栏出栏情绪与终端消费需求改善情况。就企业层面而言,降本增效仍是核心主题,下半年随成本下行,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得到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