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爆破-水力压裂改造增产方法 技术**域本设备涉及一种二氧化碳爆破-水力压裂改造增产方法,属储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储层改造增产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水压裂技术、清洁压裂技术、氮气泡沫压裂技术、活性水+氮气压裂技术、蒸汽压裂、二氧化碳压裂技术等。这些常规压裂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客观弊端性,所形成的裂缝大部分沿着大主应力方向延伸,且形成裂缝大部分是宽、长裂缝,尤其在近井地带难以形成复杂非对称裂隙网,对于低压低渗透储层增产效果较差。
设备内容
本设备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二氧化碳爆破-水力压裂改造增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设备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二氧化碳爆破-水力压裂改造增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制爆破方案,根据待改造地质条件和预期目标制定爆破作业所用二氧化碳爆破装置的结构、数量、长度、爆破压力及爆破作业所需液态二氧化碳量;
S2,预制爆破设备,完成S1步骤后,在地面把S1步骤中的二氧化碳爆破装置组装、充装完毕,通过作业车把该装置嵌入到爆破作业位置,然后通过电缆将二氧化碳爆破装置与井上爆破控制系统电气连接;同时在待改造对应的地表位置设置微地震监测站,监测站数量不少于8台,各监测站均布在以待改造为圆心,半径150-250m圆上,并呈阵列结构排布,相邻两个监测站间距不小于80m;
S3,爆破作业,完成S2步骤后,****对待改造井口进行封堵,使待改造内部构成密闭腔体结构,然后由爆破控制系统根据S1步骤中制订的爆破作业方案对待改造的储层实施爆破作业,爆破作业后静置保压 30-60min,其中在进行爆破作业时,由S2步骤设定的微地震监测站对井下裂缝数量、宽度、深度及延伸方向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统一汇总备用;
S4,水力压裂,完成S3步骤爆破作业后,解除对待改造井口封堵,通过降压装置辅助使井口压力降为大气压,然后结合S3步骤中微地震监测站监测到的待改造中产生的裂缝数量、宽度、深度及延伸方向数据,制定水力压裂方案,并进行水力压裂作业,由S2步骤设定的微地震监测站继续对井下的裂缝数量、宽度、深度及延伸方向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统一汇总备用;
S5,结果分析,完成S4步骤后,对S4步骤获得的待改造裂缝数量、宽度、深度及延伸方向分析,当S4步骤获得的待改造裂缝数量、宽度、深度、延伸方向满足要求时,则直接进行储层气抽采作业;当S4步骤获得的待改造裂缝数量、宽度、深度、延伸方向及产气量数据不能满足要求时,则返回S2步骤并再次进行一次S2步骤至S4步骤的爆破和压裂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的S1步骤中液态二氧化碳用量计算方法为:
二氧化碳用量,单位kg;
dg:高压爆破管内径,单位m,取值0.071m;
H:储层厚度,单位m;
二氧化碳密度,单位kg/m3,取值1006kg/m3;
进一步的,所述的S1步骤中,爆破压力为100-300MPa,爆破完成时间为 20—40毫秒,爆破完成后保压30—60min,爆破用二氧化碳温度为-30℃—0℃。
进一步的,所述S2步骤中,在对二氧化碳爆破装置进行定位时,对待改造内的爆破作业面上端面及下端面均分别进行封堵并构成相对**立的密闭作业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S2步骤中二氧化碳爆破-水力压裂改造增产的二氧化碳爆破装置包括起爆器、隐爆电缆、高压二氧化碳充液管、加热器、充气头和高压爆破释放管,所述的高压爆破释放管分别与待改造内爆破作业面位置相互对应,所述高压爆破释放管上面分布有射流口,所述的射流口环绕爆破承载管轴线均布,且各射流口内径为20毫米,所述的加热器嵌于高压二氧化碳充液管内,并与隐爆电缆前端电气连接,所述的隐爆电缆末端位于待改造井口外,并与爆破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选的,所述的高压爆破释放管中,当待改造储层厚度大于等于 2m时,则高压爆破释放管至少两个,且各高压爆破释放管有效长度为储层厚度的1/2,当待改造储层厚度小于2m时,则高压爆破释放管有效长度与待改造储层厚度一致。
**选的,所述的高压爆破释放管中,当高压爆破释放管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高压爆破释放管间相互并联,且每个爆破作业面内均设一个高压爆破释放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