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好事。每年的4月份是殡葬宣传月,各级政府都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转变传统殡葬观念,树立文明、节俭、绿色、节地的殡葬新风,移风易俗,文明办丧、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秀丽山川,共同建设和谐幸福家园。
殡葬文化,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沉淀下来的,集中了人们对死亡的认识、生存的价值、人性亲情等有关于人类本源性问题思考得出的结论。或许这个答案永远都不圆满,所以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思考探索,从未停歇的思考和探索也就是我们传承传统殡葬文化的过程。
骨灰安葬方式
1、 骨灰堂:室内骨灰架寄存,是目前骨灰安放的主要方式;
2、 骨灰墙:在墙壁上砌格子,将骨灰盒放入,用石板封闭;
3、 骨灰亭:亭式建筑,亭内、外墙可以存放骨灰,类似骨灰墙寄存;
4、 骨灰廊:彩画地上长廊,墙内存放骨灰,石板封闭;
5、 骨灰深葬:将骨灰存入地下室封闭,地上为亭;
6、 骨灰林:将骨灰埋入选择好的树下,做简单标记;
7、 骨灰墓:地下修建墓穴,地上立碑;
8、 骨灰撒海:随时办理登记手续;
9、海葬:2009年起北京市免费提供骨灰海撒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10、树葬:将逝者的骨灰安葬于树下,是“入土为安”的诠释。
殡葬是人类自然的淘汰,是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
作为殡葬的形式、我们通过民俗学和考古学等资料得知。古人从来是将丧事当作一类社会活动乃至娱乐活动来进行的。他们无一例外地要在丧事中热热闹闹地大办一番,诸如吊唁、巫术、跳尸(娱尸)、唱祭、祈祷、送摈等,尽情地渲泄。后世发展出饭含、小殆、大殆、丧服、摔盆以及守制等。中国历朝对此都有许多相应的扎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