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步带的节线长度L
同步带工作时,其承载绳中心线长度应保持不变,因此称中心线为同步带的节线,并以节线周长L作为带的公称长度,称为节线长度。在同步带传动中,带节线长度是一个重要参数。当传动的中心距已定时,带的节线长度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带齿与同步带轮齿的正常啮合,因此在ISO同步带标准中,对梯型双面齿同步带的各种节线长度已规定公差值,要求所生产的同步带节线长度应在规定的极限偏差范围之内。
2.带的节距Pb
同步带相邻两齿对应点沿节线量度所得的长度称为同步带的节距。带节距大小决定着同步带和同步带轮齿各部分尺寸的大小,节距越大,带的各部分尺寸越大,承载能力也随之越高。因此带节距是同步带重要参数,在节距制同步带系列中以不同节距来区分同步带的型号。在制造时,带节距通过铸造模具来加以控制。
3.带的齿根宽度S
一个带齿两侧齿廓线与齿根底部廓线交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带的齿根宽度,以s表示。带的齿根宽度大,则使带齿抗剪切、抗弯曲能力增强,相应就能传递较大的载荷。
4.带齿的齿根圆角半径Rr
带齿齿根圆角半径Rr的大小与带齿工作时齿根应力集中程度有关。齿根圆角半径大,可减少齿的应力集中,带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但是齿根圆角半径也不宜过大,过大则使带齿与轮齿啮合时的有效接触面积减小,所以设计时应选适当的数值。
5.带齿齿顶圆角半径ra
带齿齿顶圆角半径ra的大小将影响到带齿与轮齿啮合时会否产生干涉。由于在同步带传动中,带齿与带轮齿的啮合是属于非共齿廓的一种嵌合。因此在带齿进入或退出啮合时,带齿齿顶和轮齿的顶部拐角必然会趋于重叠,而产生干涉,从而引起带齿的磨损。因此为使带齿能顺利地进入和退出啮合,减少带齿顶部的磨损,宜采用较大的齿顶圆角半径。但与齿根圆角半径一样,齿顶圆角半径也不宜过大,否则亦会减少带齿与轮齿间的有效接触面积。
6.齿形角B
梯型双面齿同步带齿齿形角B的大小对带齿与轮齿的啮合也有较大影响。如齿形角B过小,带齿纵向截面形状近似矩形,则在传动时带齿将不能顺利地嵌入带轮齿槽内,易产生干涉。但齿形角B过大,又会使带齿易从轮齿槽中滑出,产生带齿在轮齿顶部跳跃现象。根据日本学者小山富夫等试验分析,齿形角B在20°30°范围内能保证带齿正常啮合,因此在梯型带齿中,常用的齿形角为20°25°。
7.带齿高ht
带齿高ht与同步带齿工作侧面的承载面积有关,ht增大,可增加带齿的承载面积。但ht过大,易造成带齿从轮齿槽中脱出困难,因此带齿高ht一般是带齿根部厚度的0.400.45倍。随着同步带许用载荷的增大,在增大齿根、齿顶圆角半径的情况下,应适当加大带齿高,以保证带齿有足够的承载面积。
8.带高ht
z在带齿高ht确定后,带高ht取决于带背的厚度。而带背厚度又与承载绳的直径有关。一般在带背材料能粘结,覆盖承载绳的前提下,应使带背厚度小些,以增加带的柔韧性,减少带的质量,提高带的抗弯曲疲劳能力。
9.节顶距&
同步带节线至带齿根部的距离称为节顶距(国外称节线差),以&表示。节顶距&的数值取决于承载绳直径和带齿与承载绳连结需要,在保证承载绳与带齿可靠连结的前提下,宜取小值。因此节顶距小,可使带的节线与带齿底面贴近,这可使带弯曲时所引起的节距变化减小。此外如&值大,则会在承载绳与带齿底部间存在一层弹性层,而当带齿与轮齿啮合受力时,弹性层将受到扭转作用,从而会使带齿与轮齿槽间产生相对滑移,造成带齿表面磨损,因此为减少带齿磨损,&亦宜取较小值。
10.带宽b
带宽是同步带重要参数之一。带宽越宽,则沿带横截面上承载绳的根数越多,则带能传递的圆周力亦越大。所以带宽应根据同步带所传递的功率来确定。此外,在选择带宽时,应勿使带宽大于小带轮直径,带宽过宽,易引起过大的侧向推力,而导致带侧边磨损或带从带轮上滑脱。
各种型号同步带的带宽已经标准化,因此所选择的带宽应圆整为标准带宽。对各种型号同步带的标准带宽系列中尺寸的标准带宽称为该种型号同步带的基准宽度。
联系
网址:
邮箱:fjgy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