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植物是城市生态和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这不仅在于绿化植物所具有的调节人类心理和精神的功能,以及它所发挥的生态、物理和化学效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生长的特性,使之成为城市广场景观中特殊而又潜在的因素。
绿化植物的文化意义
植物的形式也有意义,它就像“设计需要和环境质量一样,是文化的特征属性”(拉谱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绿化植物不仅是广场的物质组成之一,对形成广场整体文化特色起到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承担了其中的主题角色,本身就表达了设计意念和审美追求。
作为城市广场景观中的一种中间因素,绿化植物的特点是具有生命,能生长变化。它们随季节的和生长的变化而不停地改变其色彩、质地、叶丛密度以及树冠形状等。这些特性都使得绿化植物在承担物质功能的同时,更加富于自然的意味。但是也正是由于植物的这种变化的特性,为在设计中选择植物配植带来了困难,而且其长势也影响着设计。因此,设计师不仅要了解植物在某一季节中的变化情况和功能,还要知道其一年四季以及随着年代的推移而可能发生的变化。
绿化植物的建造功能
广场上植物就像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或围墙一样,具有建造功能,包括限制空间、障景作用、控制广场空间的私密性,以及形成空间序列和视线序列等。
构成空间 在地平面上,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或矮灌木,虽然不具有实体的实现障碍,却暗示了空间的边界和空间范围的不同。在垂直面上,树干如同伫立于广场中的柱子,以暗示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以实体来限制着空间。
植物的叶丛是影响广场空间围合感的另一个因素。叶丛越浓密、体积越大,其围合感越强烈。而落叶植物的封闭程度则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可以构成开敞空间;高灌木与地被植物搭配则可形成半开敞空间;而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可构成一种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它的枝叶犹如广场的天花板,影响着垂直面上的尺度。“绿色走廊”就是由道路两侧的行道树树冠交错遮荫而形成。而多种植物的综合使用,又可以塑造出更多不同类型的空间。地被植物在设计中则既可以暗示空间边缘,又可以衬托主要景物,还可以将广场上其他相互独立的因素联系为一个整体。
当然,由于季节和枝叶密度都是可变因素,其构成的空间于是也具有了可变性,从而使广场空间更加丰富。
与地形结合 植物可以与地形结合,强调或消除由于地平面上地形的变化而形成的空间感。例如,为了增强由于地形构成的空间效果,有效而简便的办法就是将植物种植在地形顶端或高地上;与之相反,如果把植物种植在凹地或谷地的底部或周围斜坡上,它们将减弱或消除地形起伏所形成的空间感。
同样,植物也可以与其他构筑物相结合,对其他孤立的因素所构成的空间进行围合。或运用线型种植植物的方式,将孤立的因素有机地连接起来。
框景和障景 植物在广场中的框景和障景作用包括作为景点、限制观赏线、完善其他设计要素、在景观中作为观赏点或背景等。植物树冠的通透程度不同,障景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为了使植物有效地起到障景的作用,设计师需要分析观赏者的行动位置,观赏者与景物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以及地形高差等因素。由此也可以利用阻挡人们视线的植物,对一定区域进行围合,将空间与其环境隔离,进一步控制广场环境的私密程度。